金山淘金资讯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词典

风筝的意思

fēngzhēng

风筝


拼音fēng zhēng
注音ㄈㄥ ㄓㄥ

繁体風箏
词性名词

近义纸鸢

词语解释

[ fēng zheng ]

⒈  一种玩具,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,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,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,飘扬空中。

ki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玩具。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、绢而成,用长线系之,能乘高飞。

明 陈沂 《询蒭录》:“筝,即纸鳶,又名鳶。初 五代 汉 李业 於宫中作纸鳶,引线乘为戏。后於鳶首以竹为笛,使入作声如筝,俗呼筝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,铰断了綫,那筝都飘飘颻颻随而去。”

⒉  悬挂在殿阁塔檐下的金属片,起作声。又称“鐡”。

唐 李白 《登瓦官阁》诗:“两廊振法鼓,四角吟筝。”
明 杨慎 《升庵诗话·筝诗》:“古人殿阁簷稜间有琴、筝,皆因动成音,自谐宫商。”

国语辞典

[ fēng zhēng ]

⒈  以竹骨糊纸,引线乘而飞升,以为游戏的玩具。

⒉  悬于簷间的小金属片,起声作。

唐·李商隐〈燕台〉诗四首之二:「云屏不动掩孤嚬,西楼一夜筝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