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淘沙·云藏鹅湖山

浪淘沙·云藏鹅湖山朗读

台上凭栏干,犹怯春寒。被谁偷了最高山?将谓六丁移取去,不在人间。

却是晓云闲,特地遮拦。与天一样白漫漫。喜得东风收卷尽,依旧追还。

  这阕词,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。“云藏鹅湖”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,但出现在作者笔下,劈头就是“被谁偷了最高?将谓六丁移取去,不在人间。”被偷,已是相当新奇,何况又具体怀疑到六丁(道教神名,火神)身上,这就更加生动。一个极普通的题材,经这么一构思,便立觉妙趣横生。上半阕说已不在人间,这当然是故作的幻想,新巧一些也许并不足怪。可是下半阕说破被云遮的真象以后,仍然具有无穷的趣味,这是因为作者同样采取了“直意曲一层说”的手法。本来是云遮,词中却说“晓云闲”,“特地遮拦”;本来是吹云散,岳重现,词中却说“喜得东收卷尽,依旧追还。”这里,晓云和东同六丁神一样具有生命,而且如若不去“追还”,还会再次被偷去。艺术之不同于说教,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具有趣味性的精神产品;人们之所以能从艺术品那里得到娱乐和享受,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它有趣味。本篇的作者章谦亨“尝为浙东宪,采为一时所称,然蕴藉滑稽,不同流俗”(《绝妙好词笺续钞》)。这种独特的个性,帮助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现情趣,并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,因而使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
  当然,趣不是艺术的根本目的。艺术美应当是对生活美质的表现。拿这首词来说,它的魅力的根本所在,乃是对“云藏鹅湖”这一美景的描绘。只是作者的手法过于巧妙,全篇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鹅湖之秀美,但经过仔细品味,你不仅能看到美,而且还能看到云美。首先,作者在“犹怯春寒”的时节,冒着清晨的凉气去“台上凭栏干”,自然是由于此时的鹅湖最美。这里作者没有直说美,但他的情趣与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暗示,引导着读者对鹅湖产生无限的向往。其次,六丁、晓云、东都是优美的,而设想出的偷、移取、收卷、追还等情节也如神话一样美丽动人。再说,人冒着春寒去看,不料却被六丁“偷取”,最后才有东追还——人、神、云、形成你争我夺的热闹场面,当然也是因为鹅湖太美的缘故。最后,字面的表现虽然着墨较淡,但也不是一点没有。比如“与天一样白漫漫”描写无边的云海,就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。再如“春”日的时令,“晓”间的光,也都使“云藏鹅湖”显得更美。

  辛弃疾闲居期思村时作有《玉楼春》词戏赋云云:“何人半夜推去?四面浮云猜是汝。常时相对两三峰,走遍溪头无觅处。西瞥起云横度,忽见东南天一柱。老僧拍手笑相夸,且喜青依旧住。”章谦亨在铅曾访问过稼轩期思故居。这首词在构思上当受稼轩影响,当然也有他自己新的东西,对照读之,当各知其妙。

章谦亨

章谦亨(生卒年不详)字牧叔,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绍定间,为铅山令,为政宽平,人称生佛,家置像而祀,勒石章岩,以志不忘。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。嘉熙二年(1238),除直秘阁,为浙东提刑,兼知衢州。《全宋词》辑其词九首。 ...

章谦亨朗读

猜你喜欢

书来休更问新衔,蹇命非才久自谙。游屐谩誇探虎窟,钓竿何用狎龙潭。

终知展季三宜黜,岂但嵇康七不堪。传语故交虚北望,已看华发住江南。

篮舆直上八重峰,千里秋蟾咫尺中。寄语尘寰高会者,清光不与世间同。

戎车百两去难攀,秣马前驱矢石间。析木旧津吞朔易,神都新令愯完颜。

传声已报连三捷,触热那辞冒百艰。束缚会看擒颉利,灰钉何待执戎蛮。

甫毕荣亲愿,归休不计年。心冥尘竟远,善积子皆贤。

万事残初梦,千龄掩逝川。登门独无路,追感倍悽然。

万夫起铜盘,拔地一千丈。宁知白露华,暗满菊花上。

讲明圣学远方来,仁宅居安义路开。多少红尘名利窟,岁时相遇只衔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