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梦令·道是梨花不是

如梦令·道是梨花不是朗读

道是梨花不是。道是杏花不是。白白与红红,别是东风情味。曾记,曾记。人在武陵微醉。

 

译文

说是梨花又不是。道是杏花也不是。花瓣白白又红红,风韵独特有情趣。曾记得。曾记得。武陵渔人被陶醉。

注释

道是梨花不是:说它是梨花它又不是梨花,梨花是白色的,所以看到白色的桃花这样说。道,说。

白白:这里指白色的桃花。

红红:这里指红色的桃花。

东风:春风。

武陵(líng):郡名,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境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曾写到武陵渔者发现世外桃源的事,这里“武陵”也有世外桃源的意思。

如梦令·道是梨花不是创作背景

  南宋时期唐仲友任台州刺史时,对严蕊的才艺相当赏识。有一天,唐仲友设宴赏玩桃花,命严蕊即席赋词,于是她填了这首《如梦令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龚学文编注.闺秀词三百首:漓江出版社,1996.06,:第190页

  “道是梨不是。道是杏不是。”发端二句飘然而至,虽明白如话,但决非一览无味,须细加玩味。词人连用梨、杏比拟,可知所咏之物为。道是梨——却不是,道是杏——也不是,则此乍一看去,极易被误认为梨,又极易被误认为杏。仔细一看,却并非梨,也并非杏。因此可知此之色,有如梨之白,又有如杏之红。

  “白白与红红”紧承发端二句,点明此之为红、白二色。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,极简炼、极传神地写出繁似锦、二色并妍的采,也暗指它韵别具一格,既有梨之白,又有杏之红,白中带红,如佳人冰肌肤微露红晕,有娇羞之态。“白白”、“红红”两组叠字,简练、传神,使人如亲眼目睹红粉交错、繁满枝的娇妍景致。

  “别是东情味”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色,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,不再从正面著笔,而从唱叹之音赞美韵独具一格,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。实在少此一笔不得。可是,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呢?

  “曾记。曾记。人在武陵微醉。”结笔仍是空际著笔,不过,虽未直接点出名,却已作了不管之答。“曾记。曾记”,二语甚妙,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,呼唤起读者的记忆,且暗将词境推远。“人在武陵微醉”,武陵二字,暗示出此之名。陶渊明《桃源记》云:武陵渔人曾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,忽逢桃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华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”,终于来到世外桃源。原来,此属桃源之名就是桃。句中“醉”之一字,写出此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。词境以桃源结穴,馀味颇为深长。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(宋词习以桃溪、桃源指妓女居处),也可能有取于桃源凌越世俗之意。

 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,这是桃的一种,“桃品甚多……其有红、紫、白、千叶、二色之殊。”(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部》)红白桃,就是同树分二色的桃。北宋邵雍有《二色桃》诗:“施朱施粉色俱好,倾城倾国艳不同。疑是蕊宫双姊妹,一时携手嫁东。”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,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。

 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,它纯然从空际著笔,空灵荡漾,不即不离,写出红白桃之高标逸韵,境界愈推愈高远,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。就艺术而言,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。

严蕊

严蕊(生卒年不详),原姓周,字幼芳,南宋中叶女词人。出身低微,自小习乐礼诗书,严蕊沦为台州营妓,改严蕊艺名。  严蕊善操琴、弈棋、歌舞、丝竹、书画,学识通晓古今,诗词语意清新,四方闻名,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。 ...

严蕊朗读

猜你喜欢

岸侧枯杨卧玉龙,卸残鳞甲趁天风。

明年更作垂垂绿,会率莺花入汉宫。

郭步韫

萧萧木叶下园林,摇落偏惊抱恨心。老去不嫌青鬓改,愁多翻爱素帏深。

菊当九日凌霜健,虫避西风隐壁吟。正是夜来愁伏枕,谁家月下击清砧。

解印行歌出将营,千军流泪共含情。邹阳书上谁称屈,王粲才高赋谩成。

天连故国铜鱼远,霜落寒江白雁鸣。自愧神交惊此别,不堪离恨更沾缨。

堤上东风杨柳斜,半飞柳絮半飞沙。可怜一样风前絮,惟有江南似雪花。

夷甫终隳晋,群胡迫帝居。王纲板荡后,国势土崩初。

戈戟连梁苑,头颅塞浚渠。天心应助顺,侧听十行书。

江源

主家富敌国,金谷年年春。楼台艳罗绮,交疏镂檀沉。

黄金易歌笑,明珠买妾身。火浣裁舞衣,珊瑚如拆薪。